研招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研招动态 >> 正文
安徽理工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5年09月30日 15:06  点击:[]

一、学校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5年,与合肥工业大学同根同源,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6年迁至合肥,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有关的学科专业、部分基础课教师等整建制迁至淮南,成立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其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2020年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建制划转,成为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安徽汽车应用技师学院)整建制划转,2024年设立合肥校区。

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5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本科生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校现有淮南和合肥两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建筑面积107.97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45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9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23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

学校学科优势特色鲜明,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第五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实现省属高校A类学科零的突破,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先进制造、地矿、爆破、医学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5III类高峰学科,3个高峰培育学科。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69个本科招生专业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0个,通过教育部认证专业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1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49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先后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所需,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煤炭行业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工程院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牵头获安徽等省政府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余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38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创新争先奖4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授权有效的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2400余件。学校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学校拥有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50个。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高等研究院(合肥)等。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牵头能源研究院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中心、深地研究中心建设,共建大健康研究院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环境研究院淮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设。

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波兰、乌克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的7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3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

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招生计划

我校2026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457人(全日制2352人,非全日制105人)。最终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文件为准。招收推免生人数以最终推免系统确认的录取人数为准。学校将根据录取时的具体情况,对各学院(专业)招生人数进行适当调整并及时公布最终招生计划。

三、报名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学业水平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另有规定的除外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专科)毕业学历后满2年及以上人员(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且符合招生单位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读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下列专业学位的人员,按有关规定执行。

1.报考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或获得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

1退役大学生士兵〔即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者,其中,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达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条件,可以申请报考。

2申请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考生,须在复试前向招生单位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限士兵)进行复核。审核或复核未通过的,不得按照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按规定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报名时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并审核通过,调剂阶段可按规定申请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若报名时未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的,不可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

)推免生网报

我校2026年接收具有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含直博生)报名工作详见《安徽理工大学2026年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章程》。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免初试、转段)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报名。已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单独考试。截止规定日期未被招生单位录取的推免生,其推免资格自动失效。

初试加分

符合教育部《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条件并申请享受初试加分或报考专项计划有关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有关部门、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招生单位在复试前进行复审,确定考生的相应资格。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的加分政策,或不得参加有关专项计划初、复试。符合多项加分项目的考生,分值不得累加

四、报名要求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

1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51016日至1027日(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1010日至1013日),每日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参加报名,按要求如实填写并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应积极配合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不得补办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4)考生可在网上报名期间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为确保核验顺利,建议考生提前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5)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凡招生单位要求使用画板类、非常规考试用纸的,或初试科目中有考试时长超过三小时的,招生单位应在本考点为所有报考该学科专业的考生组织考试。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提醒:报考我校建筑学(专业代码:081300)专业的考生,应选择3461安徽理工大学报考点报名并参加考试。

2网上确认

1网上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教育部有关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具体确认工作由相关报考点组织实施。

2)考生应积极配合报考点做好网上确认工作,认真核对并确认本人报名信息,根据核验工作要求提交补充材料,逾期不得补办。

3)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应根据相关规定,组织专人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材料进行全面、认真审核,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录取,随时发现、随时处理。报考点和招生单位发现有考生伪造、变造证件时,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通知。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初期、末期高峰,避免网络拥堵。

考生应主动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了解有关报考工作安排。涉及报名考试事项,可咨询有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涉及报名网络技术服务问题,可咨询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

五、初试要求

1准考证打印:考生凭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请考生务必妥善保管本人网上报名的用户名和密码,不向他人透漏,避免个人信息泄露造成利益受损。

2.考试时间: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251220日至21

3.初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医学门类学术学位、公共卫生专业学位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学位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管理类综合能力、外国语,满分分别为200分、100分。思想政治理论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考核。

1220日上午 8:30-11:30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20日下午 14:00-17:00  外国语

1221日上午 8:30-11:30  业务课(一)或专业基础综合

1221日下午 14:00 开始  业务课(二)

六、学习方式、修业年限和收费标准

1.学习方式:2026年我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原则上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

2.修业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3年),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3年),根据学校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

3.收费标准:按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规定,我校硕士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8000元(其中:公共管理硕士学费为每生每学年15000工商管理硕士学费为每生每学年20000元),具体收取方式另行通知。

七、奖助政策

我校研究生奖助体系由奖学金、助学金、学科竞赛奖励等组成。具体资助政策以我校当年的资助文件为准。

1.国家奖学金。硕士生奖励标准为20000//年,名额以每年省教育厅下达指标为准。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者可以兼得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2.学业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每年评审一次,覆盖全部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新生第一学年奖励标准是一等12000/生(比例40%)、二等9000/生(比例60%)。第二、三学年的学业奖学金按学校文件要求评选。

3.院士奖学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科研和创新能力突出的研究生,每年评选10名硕士研究生,奖励标准为5000//年。

4.社会捐助奖学金。由企业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的各类奖学金。获奖比例和奖励标准以相关学院评奖文件通知为准。

5.国家助学金。覆盖全部无固定工资收入的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资助标准为硕士6000//年,每年按10个月计发。

6三助岗位资助。用于资助研究生从事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助教、助管,由学校承担助研岗位津贴,由导师或课题组承担。鼓励导师从科研课题经费中适当增发研究生助研岗位津贴。

7.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国家政策,开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已经办理助学贷款的经济困难研究生顺利入学。需要贷款的研究生可在入学之前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额度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25000元。

8.学科竞赛奖励。奖励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全国重大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个人奖项最高奖励6000元,集体奖项最高奖励50000元。详见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

八、其它说明

1考生须认真填写本人的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及电子邮箱,避免因联系不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我校复试录取工作一般在录取当年4月底前完成,具体的复试录取办法详见我校后续通知。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考试综合成绩、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3.考生应认真核对是否符合我校公布的报考条件,如在资格审查时(含初试、复试)发现不符合报考条件,将不予录取,责任自负。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舞弊行为的考生,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4.我校实行硕博连读制度,每年选拔部分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

5.招生考试其他有关事项,请参见《202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及时登录研招网浏览查询报考须知和招生单位网上公告。如本简章与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冲突,以教育部文件规定为准。

6.为帮助考生了解我校招生政策,欢迎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https://yjszs.aust.edu.cn/),查询相关信息,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取得联系。

联系地址:安徽省淮南市泰丰大街168号,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院(舜耕楼203室);

邮编:232001;联系人:徐老师、汪老师;联系电话:0554-6668749

电子邮箱:yjszb@aust.edu.cn

各招生培养单位联系方式见附表。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25930


附件:

安徽理工大学2026年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咨询联系方式

系所码

招生培养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001

地球与环境学院

杨老师

0554-6690441

yangliuyin2016@163.com

002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申老师

0554-6667082

aqxy@aust.edu.cn

003

矿业工程学院

刘老师

0554-6668013

al_kygc@126.com

004

土木建筑学院

老师

0554-6601691

tmyjs@aust.edu.cn

005

机电工程学院

老师

0554-6668949

jxxky@aust.edu.cn

006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老师

0554-6685019

austdqyz@126.com

00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老师

0554-6670517

yuerui5275@163.com

008

人工智能学院

老师

0554-3310911

tangqiang@aust.edu.cn

009

化工与爆破学院

苏老师

0554-6668970

suhonggy2016@163.com

010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唐老师

0554-6683092

2025127@aust.edu.cn

011

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

老师

0554-6679901

leileilan@aust.edu.cn

012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老师

0554-6682016

sdxyyjs@aust.edu.cn

013

外国语学院

老师

0554-6643367

wgyxy@aust.edu.cn

014

医学院

彭老师

0554-6658770

1139440350@qq.com

015

经济与管理学院

老师

马老师MPAMBA

0554-6683359

0554-6865022

624008128@qq.com

016

空间信息与测绘工程学院

老师

0554-6633011

675750811@qq.com

017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曹老师

0554-6685598

tlancoo@163.com

0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老师

0554-6288793

1756090707@qq.com

019

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医学院)

黄老师

0554-3320713

aldyfyjyc@163.com

022

公共卫生学院

邢老师

0551-66414453

859118500@qq.com

031

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老师

18810555125

2020059@aust.edu.cn

042

联合培养(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

老师

0551-65594527

464197346@qq.com

043

联合培养(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谢老师

0551-65593189

xieyd@hfcas.ac.cn

044

联合培养(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

刘老师

0551-65658199

liues@aust.edu.cn


下一条:安徽理工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含暂定招生计划、联系方式及参考书目)

关闭